行业资讯

博物馆文创:讲故事与传承

2019-4-17    来源:腾讯文创    作者:  浏览次数:4241

2016年,以故宫IP为首,带动了整个博物馆文创产业“井喷”,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博物馆文创的助推器。截止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IP开发,而故宫的不少文创产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不少文创产品作为国礼送给多位外国首脑,成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引领者。

产业新兴的背后是长达5年的静默摸索

“故宫淘宝”网店早在2008年就注册成立,至2014年9月,销售一直不温不火。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曾坦言,2014年1月~9月,故宫淘宝网店销量是一条直线,销量平平。

直至10月朝珠耳机的推出,才使得网点销量陡然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店里其它文创产品的销售。帝后书签、钥匙扣、胶带、还有被单霁翔院长笑称“千万别买,不然容易丢”的“奉旨出差行李牌”等一系列产品陆续都受到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给文创店带来了可观的销量。网店历经5年的探寻、摸索、静默,然后才发现了一条符合“宫廷文化气息”、好玩、实用,迎合市场的文创产品研发方向。

“故宫的IP具有眼球效应,知名度高并且可供开发的元素较多,起步早客流量大,古装剧特别是一些清宫剧的热播,让故宫天然地有流量,再加上当前推出的文创产品创意性和实用性都尚佳,是其红火的原因。”清华、北大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腾讯智慧营销研究院首批专家刘东明说。
讲故事与传承比卖萌更重要

眼下,故宫文创推出的产品分成了点赞派和吐槽派。分歧点主要在于那些“卖萌”的故宫卡通娃娃上面。

点赞派认为可爱又好玩,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让故宫不再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宫殿,有了人情味,接地气;吐槽派认为这样的设计过于娱乐化,失去了故宫原本该有的沉稳大气、降低了格调,且未能真正的达到传播故宫优秀文化的目的,反而有些表情包与台词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有违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

故宫发现,购买故宫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者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然而,值得重视的一点是,虽然这样的途径吸引眼球的程度很高,能让观众认识不一样的故宫,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传播故宫的文化”,卖萌类产品只是故宫近万种文创产品中很小的一部分。现在不少博物馆也开始研发小巧可爱的文创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们的喜爱。

文化创意产品并非IP元素的简单拼接

朝珠耳机的面世引来的质疑不只上述的那些,有人认为耳机对真实的朝珠做了结构性删改,将本来本来数量为三个的“纪念”(朝珠的配件名称)为了耳机的对称设计而改成了两个。并且,“背云”的方向为了放置设备连接线也做了相反的改动,颠倒了朝珠的使用方式。

尽管这类个别的质疑仍然不能阻止这款耳机卖断货,到绝版。但也从这点可以看出,众多消费群体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不一样。有人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有的民众认为有趣就会进行消费,但后者的情况长此以往并不能达到博物馆IP文化的真正传播的作用,反而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有博物馆专家通过文创大赛选拔作品时发现,有些参赛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未真正了解博物馆IP文化内涵,只是将各种元素简单的拼接,如果设计孵化出来投入市场,反而会引起普通民众对相关历史文化的误解。当然,文化创意设计者也不能为了准确性而一味地还原历史,简单地对文物作复制,而是要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间具实用性与审美性。

所以,文化创意产品也不能只停留在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概念,还要进一步深入市场环境,若产品只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而缺少趣味或实用性,那便很难满足各个层级消费群体的多元化购买诉求,以文创产品来传播文化也就只能是空谈。

故宫博物院在研发文创产品时重视不同年龄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差异文化需要,对不同消费档次和风格有所区分,既有手机壳、鼠标垫等形式的文化生活用品,也有九环银佩真实披肩、融入太和殿藻井元素的天穹伞、五福五代堂紫砂壶等可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的文创产品。

那么,故宫以及其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与设计方向该何去何从?

卖萌只是其中一种手段 绝不是最终目的

故宫的IP太火了,很多团队都找来,想借着故宫IP的红火在此基础上分一杯羹,继“卖萌”之后,也有脑洞大开做起了好玩的“恶搞故宫”系列,但是被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一票否决”了。

因为故宫的原则是:可以卖萌,但必须健康向上“卖萌与恶搞有着本质区别。”这是单霁翔院长反复强调的。所以,卖萌只是让游客和观众了解故宫,对故宫感兴趣的一个手段,但绝对不是最终目的。围绕故宫IP,每开发一款产品,讲好背后的故事,让使用者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意义之一。

博物馆文创需要超级航母舰队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个不高并不是我们的产品创意设计能力不行,现在我国的设计师在文创设计领域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不相上下,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外乎也是冰箱贴、钥匙扣这些小东西。我们的差距在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并未完全打通。

故宫文创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有产品都是生活中用得到、生活中最实用的产品,文化消费走进生活。这是博物馆做文创的一大向方——让文化消费朝生活的方向贴近,让大家有购买的欲望与冲动

2017年,单霁翔给北京故宫文创定下了两个新目标,即:“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能够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观众们“把博物馆带回家”,在使用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

因此文创作品不是简单的商品,要对人的价值审美取向有引导作用,这正是接下来围绕故宫 IP,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提升的地方。
国博、故宫的如鱼得水只是局部 全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现状发力不足

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产业起步比较晚,大部分博物馆都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只有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个别博物馆率先迈入了博物馆文创 2.0 时代。这两家博物馆博物馆借着互联网IP热潮,积极试水“互联网+博物馆”模式。

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在2016年打造“文创中国”IP 线上平台,并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文创中国”中国大区运营等项目,为文创中国线上平台提供全方位线下保障,该平台向全国文博单位开放,由文博机构提供馆藏藏品 IP 授权,由国博牵头将资源推介给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然后将设计方案与有实力的投资者对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在“文创中国”的平台上销售,各机构获得分成,这样就帮很多博物馆解决了设计、投资、生产、销售、推广等问题。

故宫已经慢慢适应了互联网浪潮下的博物馆经营模式,并且如鱼得水。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的国内博物馆在文创产业上还只是停留在做些钥匙扣、书签、抱枕等销售纪念品的初级阶段,有的甚至还是“空白”。各家博物馆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但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有五种:

1. 自行开发,以博物馆为主体,独立推动,从创意设计到销售都由博物馆内部人员主导,这一模式使博物馆的资金投入较大,而且自己承担的的销量风险也很大。

2. 外包模式,也是现如今很多博物馆采用的模式。由外包厂商自行提出文创产品完整构想,交于博物馆审核,审核通过后厂商出资制作,博物馆与厂商签订合同约定义务,在博物馆商店销售产品。

3. 与厂商合作开发。博物馆参与到产品的构思设计阶段,由双方合作确定产品的构想落实,厂商出资制作,博物馆与厂商签订合同,产品在博物馆商店进行销售,这种模式比起外包模式,博物馆的参与度会高一些。

4. 市场采购,这种模式国外很多博物馆也在用,采购一些市场已有的跟博物馆风格相近的并且认为好卖的商品,贴上自家博物馆的标签。

5. 艺术授权,博物馆将自己的丰富的藏品进行授权,鼓励市场进行二次创作。第 2、3、45种模式适合国内大部分资金不足的博物馆。

二、国内很多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的核心是设计,缺乏创意和设计的文创产品注定是走不远的,要想做好文创产品的研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考虑:

1. 创意。

2. 重视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3. 文创产品要注重实用功能。

4. 树立品牌意识。

三、文创产品销售模式的单一。国内大部分博物馆还是采用在博物馆展厅入口处或出口处设置一个文创商店进行销售,有些也开通了网上店铺,但主要还是依靠线下销售。国外博物馆大多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但他们线下销售就不单单是在展厅入口或者出口处了。

四、专业人才缺失。博物馆文创行业需要一批有创意、设计、营销的多元化人才。国内博物馆大部分是体制单位,有编制之类的限制,所以可以考虑多种方式来同多元化人才合作,同高校合作,同社会上一些知名的设计师合作等等。

创新科技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手段,博物馆肩负着向社会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在信息社会找到互联网传播方式与传承文化的平衡点。 

一件好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究竟是怎样的?

有英国专家发表观点认为,博物馆如今已成为文化艺术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公共机构,博物馆需要和第三产业合作,促进社会变革,未来博物馆也将成为公共创意的中心。

博物馆文创产业将会是一种针对博物馆的一种人文体验,是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的体验,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博物馆与自己保持着近距离沟通,并且通过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将博物馆的记忆长久的贮存。

未来,一件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对于博物馆与文化一生的一种印象与回想。

扫一扫,关注我们